哺乳期痔瘡可通過溫水坐浴、飲食調整、局部用藥、手術治療等方式緩解。痔瘡通常由便秘、久坐、妊娠靜脈壓迫、肛墊下移等因素引起。
每日用40℃左右溫水坐浴10-15分鐘,促進局部血液循環(huán),減輕腫脹疼痛。哺乳期避免添加藥物或高錳酸鉀。
增加膳食纖維攝入,如燕麥、西藍花、火龍果,每日飲水超過1500毫升。避免辛辣刺激食物誘發(fā)便秘。
可在醫(yī)生指導下使用復方角菜酸酯栓、氫化可的松乳膏、利多卡因凝膠等哺乳期相對安全的外用藥緩解癥狀。
若痔核脫出無法回納或反復出血,可考慮膠圈套扎術、痔動脈結扎術等微創(chuàng)手術,需暫停哺乳1-2天。
哺乳期治療需兼顧療效與安全性,建議選擇保守治療為主,用藥前咨詢醫(yī)生并優(yōu)先使用外用藥膏栓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