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肝炎早期可通過肝功能檢測、肝炎病毒標志物篩查、腹部超聲和凝血功能檢查進行診斷。主要檢查項目包括血清轉氨酶、膽紅素、甲型至戊型肝炎抗體、肝臟影像學評估等。
血清谷丙轉氨酶和谷草轉氨酶升高是肝細胞損傷的敏感指標,總膽紅素和直接膽紅素水平可反映膽汁排泄情況,建議發(fā)現異常時及時復查并完善其他檢查。
甲型肝炎病毒IgM抗體、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丙型肝炎抗體等檢測能明確病原體類型,不同病毒性肝炎的治療方案和預后存在差異。
無創(chuàng)檢查可觀察肝臟大小、形態(tài)及膽管情況,急性肝炎常見肝腫大和回聲增粗,能排除膽道梗阻等繼發(fā)性肝損傷因素。
凝血酶原時間延長提示肝臟合成功能受損,嚴重凝血障礙可能預示重癥肝炎風險,需結合其他指標綜合評估病情。
出現乏力、食欲減退、尿色加深等癥狀時應盡早就診,檢查前需空腹8-12小時,避免飲酒和劇烈運動影響檢測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