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癥是一種以習慣性推遲任務為特征的行為模式,可能由完美主義傾向、任務厭惡、時間管理能力不足、焦慮抑郁情緒等因素引起。
對任務結果要求過高導致行動受阻,可通過認知行為療法調整非理性信念,藥物如帕羅西汀、氟西汀、舍曲林可能對伴隨的焦慮癥狀有幫助。
對枯燥或困難任務的本能回避,建議采用番茄工作法分解任務,多巴胺受體調節(jié)劑如安非他酮可能改善動機缺乏癥狀。
前額葉皮質功能異常影響計劃能力,需進行專業(yè)神經心理評估,哌甲酯、托莫西汀等中樞神經興奮劑可能改善注意力缺陷。
抑郁癥或焦慮癥繼發(fā)的意志活動減退,需治療原發(fā)病,SSRI類藥物如艾司西酞普蘭聯(lián)合心理治療效果顯著。
建立任務清單與獎勵機制有助于行為矯正,當拖延嚴重影響社會功能時建議尋求臨床心理科或精神科專業(yè)干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