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息肉不一定是腫瘤性疾病,主要包括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腺瘤性息肉、錯構瘤性息肉等類型。
增生性息肉屬于非腫瘤性病變,通常與慢性炎癥刺激有關,表現為腸黏膜上皮細胞過度增生,直徑多小于5毫米,無須特殊治療但需定期復查腸鏡。
炎性息肉多由潰瘍性結腸炎等腸道炎癥引發(fā),屬于良性反應性增生,可能伴隨腹瀉、黏液血便等癥狀,需針對原發(fā)炎癥進行治療。
腺瘤性息肉具有腫瘤特性,可能與基因突變相關,存在癌變風險,常見管狀腺瘤和絨毛狀腺瘤,需通過內鏡下切除并送病理檢查。
錯構瘤性息肉屬于組織發(fā)育異常,如黑斑息肉綜合征患者出現的息肉,雖屬良性但可能引起腸套疊等并發(fā)癥,需根據情況選擇手術切除。
建議40歲以上人群定期進行腸鏡檢查,發(fā)現息肉后遵醫(yī)囑處理,日常保持高纖維飲食并控制紅肉攝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