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問答 > 營養(yǎng)科學 > 食療保健 > 食療保健
紅棗在中醫(yī)理論中具有緩和藥性的功能,主要通過調和藥性、減少藥物刺激、增強藥效等方式實現(xiàn)。紅棗常用于配伍藥性峻烈的中藥,以降低其毒副作用,同時提升整體療效。
紅棗含有豐富的多糖、黃酮類化合物及微量元素,這些成分能夠保護胃腸黏膜,減少部分藥物對消化道的直接刺激。與藥性偏寒或偏熱的藥材配伍時,紅棗的甘平特性可中和藥物偏性,例如配伍附子時可緩解其燥烈之性。紅棗中的環(huán)磷酸腺苷等活性物質能調節(jié)免疫,增強某些藥物的吸收利用率。其補中益氣的功效還可減輕部分攻伐類藥物對正氣的損耗,如與大黃同用可緩和瀉下作用。紅棗的緩釋效應能延長部分藥物的作用時間,如與毒性藥材配伍時可減緩其釋放速度。
紅棗雖為藥食同源之品,但需根據(jù)具體方劑配伍使用。建議在中醫(yī)師指導下合理應用,避免與特定藥物發(fā)生相互作用。日常食用紅棗可選擇蒸煮后食用,或與枸杞、山藥等搭配以增強補益效果。服用中藥期間若需搭配紅棗,應提前咨詢醫(yī)師確認配伍合理性。儲存紅棗時需防潮防蛀,霉變紅棗可能產(chǎn)生毒素須丟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