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硬化的癥狀和危害
血管硬化的癥狀主要包括頭暈、胸悶、肢體麻木等,危害可能涉及心腦血管事件風險增加。血管硬化通常與動脈粥樣硬化相關,是血管壁彈性減退、管腔狹窄的病理過程。
1、頭暈
血管硬化可能導致腦部供血不足,引發(fā)持續(xù)性或陣發(fā)性頭暈?;颊呖赡馨殡S視物模糊、平衡障礙,尤其在體位變化時加重。這種情況與頸動脈或椎動脈硬化狹窄有關,需通過頸動脈超聲等檢查明確。
2、胸悶
冠狀動脈硬化可導致心肌缺血,表現(xiàn)為活動后胸悶、胸痛。癥狀可能放射至左肩或下頜,休息后緩解。嚴重時可能進展為心絞痛或心肌梗死,需心電圖和冠脈造影評估。
3、肢體麻木
下肢動脈硬化常引起間歇性跛行,表現(xiàn)為行走時肢體疼痛、麻木,休息后緩解。外周血管病變可能導致皮膚溫度降低、毛發(fā)脫落,嚴重時出現(xiàn)靜息痛或組織壞死。
4、認知功能下降
慢性腦供血不足可導致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長期血管硬化可能增加血管性癡呆風險,與多發(fā)性腦小血管病變相關,需通過腦部影像學檢查鑒別。
5、腎功能損害
腎動脈硬化可能引發(fā)夜尿增多、蛋白尿,最終導致腎性高血壓或腎功能衰竭。腎小球濾過率下降往往呈漸進性,需定期監(jiān)測尿微量白蛋白和血肌酐水平。
預防血管硬化需控制血壓、血脂和血糖水平,每日食鹽攝入不超過5克,增加深海魚類和堅果攝入。每周進行150分鐘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如快走或游泳,避免久坐。戒煙并限制酒精攝入,男性每日飲酒不超過25克,女性不超過15克。40歲以上人群建議每年檢測頸動脈超聲和踝肱指數(shù),存在高危因素者需遵醫(yī)囑使用阿托伐他汀鈣片、阿司匹林腸溶片等藥物干預。出現(xiàn)不明原因頭暈或胸痛時應及時就醫(yī)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