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部位骨折是脊柱骨折
脊柱骨折通常發(fā)生在頸椎、胸椎、腰椎和骶椎等部位,其中以胸腰段骨折最為常見。脊柱骨折可能與外傷、骨質疏松、腫瘤轉移等因素有關,通常表現(xiàn)為局部疼痛、活動受限、神經功能障礙等癥狀。
1、頸椎骨折
頸椎骨折多由高處墜落、交通事故等外力作用引起,可能伴隨脊髓損傷,導致四肢麻木、無力甚至癱瘓。需通過頸托固定、手術復位等方式治療,常用藥物包括甲鈷胺片、塞來昔布膠囊、甘露醇注射液等。
2、胸椎骨折
胸椎骨折常見于骨質疏松患者,輕微外力即可導致椎體壓縮,表現(xiàn)為背部劇痛、駝背畸形。治療需臥床休息、佩戴支具,嚴重者需行椎體成形術,藥物可選阿侖膦酸鈉片、碳酸鈣D3片、鮭魚降鈣素注射液等。
3、腰椎骨折
腰椎骨折多因重物砸傷或跌倒引起,可能壓迫神經根出現(xiàn)下肢放射痛。治療包括絕對臥床、腰圍保護,必要時行椎弓根螺釘內固定術,常用藥物有洛索洛芬鈉片、乙哌立松片、神經妥樂平注射液等。
4、骶椎骨折
骶椎骨折多見于骨盆擠壓傷,常合并盆腔臟器損傷,表現(xiàn)為會陰區(qū)麻木、排便功能障礙。治療以保守為主,嚴重移位需手術復位,藥物包括邁之靈片、地奧司明片、七葉皂苷鈉注射液等。
5、多節(jié)段骨折
多節(jié)段脊柱骨折多由高能量創(chuàng)傷導致,易并發(fā)脊髓完全性損傷。需緊急手術減壓固定,術后配合康復訓練,藥物可用鼠神經生長因子注射液、單唾液酸四己糖神經節(jié)苷脂鈉注射液、注射用甲潑尼龍琥珀酸鈉等。
脊柱骨折患者應保持軸線翻身避免二次損傷,恢復期加強腰背肌功能鍛煉,補充鈣質和維生素D促進骨骼愈合。飲食宜選擇高蛋白、高纖維食物如牛奶、魚肉、西藍花等,避免辛辣刺激。定期復查X線評估愈合情況,神經損傷患者需堅持康復治療。出現(xiàn)發(fā)熱、傷口滲液等感染征象時及時就醫(y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