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瘡和直腸息肉有什么區(qū)別
痔瘡和直腸息肉是兩種不同的肛腸疾病,主要區(qū)別在于發(fā)病機制、癥狀表現(xiàn)及治療方式。痔瘡是肛門靜脈曲張形成的血管團,直腸息肉則是腸黏膜異常增生形成的贅生物。
1、病因差異
痔瘡多與長期便秘、久坐、妊娠等導致肛門靜脈壓力增高有關。直腸息肉可能與慢性炎癥刺激、遺傳因素或基因突變相關,部分息肉存在癌變風險。
2、癥狀特點
痔瘡常見便血、肛門腫物脫出及疼痛,便血多為鮮紅色且附著糞便表面。直腸息肉出血?;煊诩S便中,多數無明顯疼痛,較大息肉可能引起腸梗阻或排便習慣改變。
3、形態(tài)區(qū)別
痔瘡表現(xiàn)為肛門齒狀線上下形成的柔軟靜脈團,分為內痔、外痔和混合痔。直腸息肉多為腸黏膜突向腸腔的球形或分葉狀新生物,表面可光滑或糜爛。
4、檢查方法
痔瘡通過肛門指診和肛門鏡即可確診,直腸息肉需依賴結腸鏡檢查并取活檢,必要時需進行病理學分析以明確性質。
5、治療原則
痔瘡以保守治療為主,可使用馬應龍麝香痔瘡膏、太寧復方角菜酸酯栓等藥物,嚴重者行痔切除術。直腸息肉通常需內鏡下切除,病理提示高級別瘤變者需追加手術治療。
日常需保持高纖維飲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規(guī)律排便習慣。痔瘡患者可進行溫水坐浴緩解癥狀,直腸息肉術后患者應定期復查腸鏡。若出現(xiàn)持續(xù)便血、排便困難等癥狀,建議及時至肛腸外科就診,避免自行用藥延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