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癢癢怎么治療
皮膚癢癢可通過保持皮膚濕潤、避免搔抓、冷敷止癢、遵醫(yī)囑使用藥物、排查過敏原等方式治療。皮膚癢癢可能由皮膚干燥、接觸性皮炎、蕁麻疹、濕疹、真菌感染等原因引起。
1、保持皮膚濕潤
皮膚干燥是引起瘙癢的常見原因,日常可使用含尿素或甘油的保濕霜涂抹患處,洗澡水溫不宜過高,避免使用堿性肥皂。秋冬季節(jié)可增加室內濕度,選擇純棉透氣衣物減少摩擦刺激。
2、避免搔抓
反復搔抓會導致皮膚屏障受損,可能引發(fā)繼發(fā)感染。可剪短指甲或佩戴棉質手套,夜間瘙癢明顯時可遵醫(yī)囑服用氯雷他定片緩解。若出現抓痕或滲液,需使用莫匹羅星軟膏預防感染。
3、冷敷止癢
用4-6℃冷毛巾濕敷瘙癢部位5-10分鐘,能暫時收縮毛細血管減輕炎癥反應。適用于蚊蟲叮咬或蕁麻疹引起的急性瘙癢,但寒冷性蕁麻疹患者禁用。冷敷后需及時涂抹保濕劑。
4、藥物治療
真菌感染引起的瘙癢需使用聯苯芐唑乳膏,濕疹患者可短期外用丁酸氫化可的松乳膏。全身性瘙癢可口服鹽酸西替利嗪片,嚴重者需在醫(yī)生指導下注射復方倍他米松注射液。
5、排查過敏原
記錄飲食日記和接觸物品,必要時進行血清IgE檢測或斑貼試驗。常見過敏原有花粉、塵螨、海鮮等,確診后需避免接觸。過敏性皮炎發(fā)作時可使用爐甘石洗劑局部止癢。
日常應選擇寬松純棉衣物,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如酒精、辣椒等。洗澡后3分鐘內涂抹保濕產品,室內濕度建議維持在50%-60%。若瘙癢持續(xù)2周以上不緩解,或伴隨皮疹、發(fā)熱、關節(jié)痛等癥狀,需及時到皮膚科就診排查系統(tǒng)性疾病如糖尿病、肝膽疾病等潛在病因。長期反復瘙癢患者建議進行血常規(guī)、肝腎功能等全面檢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