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為陰虛火旺型白塞氏病
中醫(yī)稱白塞氏病為狐惑病,且有蝕于陰為狐,蝕于喉為惑的說法,多認為本病是溫熱毒邪蘊滯,上攻于口、眼,下注于外陰而致。根據(jù)病因及患者表現(xiàn)不同,常將其分為脾腎陽虛、濕熱火毒、陰虛火旺等型。
陰虛火旺型白塞氏病患者常表現(xiàn)為病情纏綿,口腔、生殖器潰瘍反復發(fā)作,潰瘍面顏色暗紅,疼痛明顯,雙眼干澀羞明,視物模糊。全身癥狀有午后低熱,手足心熱,腰膝酸軟;煩躁不安,頭暈耳鳴,失眠多夢;小便短赤,大便燥結;舌紅少津,舌苔薄白,或少苔,或光剝苔,脈弦細數(shù)。
治療該型患者重點是滋養(yǎng)肝腎,清熱瀉火,常用方由蛇舌草、石斛、茯苓、板藍根、北沙參、龜板、生地、熟地、知母、山萸肉、丹皮、炙甘草、黃連等藥物組成,臨床應用時可隨證加減。對于雙目干澀紅腫的患者可加枸杞子、杭菊花;對于嚴重復發(fā)性口腔潰瘍的患者可加天花粉、蘆根、地骨皮;對于生殖器潰瘍經久不愈的患者可加露蜂房、皮尾參;對于皮膚結節(jié)腫痛難消的患者可加桃仁、川芎、紅花等。另外,還可在服用上方的同時酌情使用一些成方,如六味地黃丸、一貫煎、杞菊地黃丸、四物湯、黃連阿膠雞子黃湯等,有輔助治療作用。
相關推薦
為你推薦
科普文章
短視頻
科普文章
短視頻
熱門問題
專家答疑
生活問答
- 1 怎么引起白塞氏病
- 2 白塞氏病是怎樣引起的
- 3 白塞氏病是怎樣造成的
- 4 什么是白塞氏病
- 5 白塞氏病是怎么引起的
- 6 什么引起白塞氏病
- 7 白塞氏病怎么得的
- 8 白塞氏病怎么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