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功能分級標準
肝功能分級標準主要采用Child-Pugh分級和MELD評分系統(tǒng),用于評估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儲備和預后風險。Child-Pugh分級依據(jù)血清膽紅素、白蛋白、凝血酶原時間、腹水和肝性腦病五個指標,分為A、B、C三級;MELD評分則通過血清肌酐、膽紅素和凝血酶原時間國際標準化比值計算數(shù)值,適用于肝移植優(yōu)先級評估。
1、Child-Pugh分級
Child-Pugh分級是臨床常用的肝功能評估工具,包含五項指標。血清膽紅素水平反映肝臟代謝能力,白蛋白體現(xiàn)肝臟合成功能,凝血酶原時間提示凝血因子合成狀態(tài),腹水與門靜脈高壓相關,肝性腦病則表征肝臟解毒功能衰竭。A級為輕度肝功能損害,5-6分;B級中度損害,7-9分;C級重度損害達10-15分,其1年生存率依次約為100%、80%和45%。該分級對手術風險預測和治療方案選擇具有指導意義。
2、MELD評分
MELD評分采用客觀實驗室數(shù)據(jù),計算公式為3.78×ln膽紅素mg/dL+11.2×lnINR+9.57×ln肌酐mg/dL+6.43。評分范圍6-40分,數(shù)值越高預示3個月死亡率越高,常用于肝移植器官分配決策。該系統(tǒng)的優(yōu)勢在于避免腹水、腦病等主觀指標干擾,對終末期肝病預后評估更精準,但需注意肌酐水平可能受腎功能影響。
3、ICG清除試驗
吲哚菁綠清除試驗通過靜脈注射染料檢測肝臟攝取排泄功能,15分鐘滯留率正常值低于10%。該檢查能敏感反映肝細胞功能狀態(tài),尤其適用于肝癌手術前的肝功能儲備評估。滯留率超過40%提示手術風險顯著增加,需謹慎制定切除方案。動態(tài)監(jiān)測還可用于判斷肝衰竭患者的預后。
4、ALBI分級
白蛋白-膽紅素分級僅需血清白蛋白和膽紅素兩項指標,分為ALBI1-3級。該標準操作簡便,在肝癌患者預后評估中與Child-Pugh分級一致性較高,且避免了凝血功能、腹水等非肝源性因素干擾。研究顯示ALBI分級對靶向藥物治療效果預測具有潛在價值,但其在非腫瘤性肝病中的應用仍需更多驗證。
5、臨床綜合評估
實際臨床中需結合多種評估工具和患者個體情況。急性肝衰竭患者需監(jiān)測凝血功能和氨水平,藥物性肝損傷重點觀察轉氨酶變化,而脂肪肝患者可能需結合影像學檢查。營養(yǎng)狀態(tài)、并發(fā)癥、年齡等因素均會影響分級結果的解讀,必要時需進行肝活檢明確病理改變程度。
肝功能評估后需根據(jù)分級結果調(diào)整管理策略。Child-Pugh A級患者可考慮病因治療和定期監(jiān)測,B級患者需優(yōu)化藥物治療并控制并發(fā)癥,C級患者應評估肝移植指征。所有患者均需避免肝毒性物質(zhì)攝入,保證每日適量優(yōu)質(zhì)蛋白和維生素補充,限制鈉鹽攝入預防腹水,定期復查肝功能、超聲和血常規(guī)。出現(xiàn)意識改變或消化道出血等緊急情況需立即就醫(y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