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婦內痔瘡出血怎么辦
孕婦內痔瘡出血可通過調整飲食、溫水坐浴、外用藥物、口服藥物、手術治療等方式緩解。內痔瘡出血通常與孕期腹壓增高、靜脈回流受阻、便秘等因素有關。
1、調整飲食
增加膳食纖維攝入有助于軟化糞便,減少排便時對痔瘡的摩擦刺激。建議每日食用西藍花、燕麥、火龍果等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同時保證充足水分攝入。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加重局部充血。
2、溫水坐浴
每日2-3次溫水坐浴能促進肛周血液循環(huán),緩解腫脹疼痛。水溫控制在38-40℃,每次10-15分鐘為宜。坐浴后可輕柔擦干,保持會陰部清潔干燥。
3、外用藥物
孕婦需在醫(yī)生指導下使用復方角菜酸酯栓、痔瘡膏等外用制劑。這類藥物含局部麻醉劑和抗炎成分,能減輕出血和不適感。禁止自行使用含麝香、冰片等活血成分的中藥栓劑。
4、口服藥物
嚴重出血時可遵醫(yī)囑短期服用乳果糖口服溶液調節(jié)腸道功能,或地奧司明片改善靜脈張力。禁用含番瀉葉等刺激性瀉藥,以免誘發(fā)宮縮。
5、手術治療
若保守治療無效且持續(xù)大量出血,孕中期可考慮膠圈套扎術或硬化劑注射治療。需由肛腸科與產科醫(yī)生聯(lián)合評估手術風險,避免全麻對胎兒的影響。
孕婦出現(xiàn)痔瘡出血時應避免久坐久站,睡眠時采取左側臥位減輕盆腔壓力。養(yǎng)成定時排便習慣,排便時勿過度用力。若出血伴隨劇烈疼痛、發(fā)熱或頭暈等貧血癥狀,需立即就醫(yī)。產后多數痔瘡癥狀會自行緩解,哺乳期治療需特別注意藥物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