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崴了輕微骨裂怎么辦
腳崴了輕微骨裂可通過制動固定、冷敷熱敷交替、藥物治療、康復訓練、定期復查等方式治療。輕微骨裂通常由外力撞擊、運動損傷、骨質疏松、骨骼發(fā)育異常、慢性勞損等原因引起。
1、制動固定
使用支具或石膏固定患肢,避免負重活動。選擇彈性繃帶或護踝時需確保松緊適度,固定時間一般為3-4周。臥床時抬高患肢高于心臟水平,有助于減輕腫脹。
2、冷敷熱敷交替
損傷后48小時內每2-3小時冰敷15分鐘,減輕毛細血管出血。48小時后改用熱毛巾濕敷,每日3次促進血液循環(huán)。注意冰袋需用毛巾包裹避免凍傷皮膚。
3、藥物治療
遵醫(yī)囑使用傷科接骨片促進骨痂形成,或云南白藥膠囊改善局部淤血。疼痛明顯時可短期服用布洛芬緩釋膠囊,配合外用雙氯芬酸二乙胺乳膠劑涂抹患處。
4、康復訓練
拆除固定后先進行踝泵運動,每日3組每組20次。2周后增加提踵訓練,用彈力帶輔助做背屈跖屈練習。訓練強度以不引發(fā)疼痛為限,逐步恢復關節(jié)活動度。
5、定期復查
每2周拍攝X線片觀察骨痂生長情況,若4周后仍未見愈合跡象需考慮脈沖電磁場治療。復查時醫(yī)生會評估是否需調整固定方式或增加骨代謝調節(jié)藥物。
恢復期應保證每日攝入500ml牛奶或等效鈣質,配合維生素D3促進鈣吸收。避免吸煙飲酒影響骨骼修復,睡眠時用枕頭墊高患肢??蛇m量食用黑芝麻糊、蝦皮等含鈣食物,但需控制鹽分攝入防止水腫加重。建議選擇泳池行走等低沖擊運動維持肌力,6個月內避免劇烈跑跳動作。若出現(xiàn)患肢麻木或皮膚發(fā)紺需立即就醫(yī)排查血管神經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