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癬之后如何治療
頭癬可通過外用抗真菌藥物、口服抗真菌藥物、剃發(fā)治療、消毒護理、光動力治療等方式治療。頭癬通常由皮膚癬菌感染引起,表現為頭皮紅斑、脫屑、斷發(fā)或膿皰等癥狀。
1、外用抗真菌藥物
局部涂抹酮康唑乳膏、聯苯芐唑乳膏或特比萘芬乳膏等抗真菌藥物,可直接抑制皮膚癬菌生長。用藥前需清潔患處,每日涂抹1-2次,持續(xù)4-6周。若合并膿皰或滲出,可先用碘伏消毒。
2、口服抗真菌藥物
嚴重或廣泛感染需口服伊曲康唑膠囊、特比萘芬片等系統(tǒng)性抗真菌藥。這類藥物通過血液分布至毛囊,徹底殺滅真菌。療程通常2-4周,用藥期間需監(jiān)測肝功能。
3、剃發(fā)治療
剃除病發(fā)可減少真菌載體,增強外用藥滲透。建議每周剃發(fā)1次,剃發(fā)工具需專用并消毒。配合藥物使用可縮短療程,尤其適用于兒童或大面積感染。
4、消毒護理
患者毛巾、枕套等物品需煮沸消毒,避免交叉感染。每日用硫磺皂洗頭,保持頭皮干燥。家庭成員應避免共用梳子、帽子等物品。
5、光動力治療
對于頑固性頭癬,可采用氨基酮戊酸光動力療法。該療法通過光敏反應選擇性破壞真菌細胞,適用于傳統(tǒng)治療無效者,需在專業(yè)機構操作。
治療期間應避免抓撓患處,防止繼發(fā)細菌感染。飲食宜清淡,限制辛辣刺激食物,適量補充維生素B族和鋅元素以促進皮膚修復。愈后3個月內需定期復查,觀察有無復發(fā)跡象。日常注意寵物癬病篩查,接觸動物后及時洗手,減少再次感染風險。若出現頭皮紅腫加劇、發(fā)熱等癥狀,須立即就醫(y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