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被油燙了起了水泡怎么處理
手被油燙起水泡后,需立即用流動冷水沖洗15-20分鐘,避免刺破水泡,可外用濕潤燒傷膏或磺胺嘧啶銀乳膏預防感染。若水泡直徑超過1厘米或出現紅腫化膿,應及時就醫(yī)。
燙傷后水泡屬于二度燙傷典型表現,表皮與真皮層分離形成含血漿的囊泡。沖洗時水溫建議10-15攝氏度,水流壓力不宜過大。沖洗后可用無菌紗布覆蓋,避免使用棉花等易粘連材料。小水泡通常3-5天自行吸收,期間保持創(chuàng)面干燥清潔。若需外用藥物,使用前應清潔雙手,用棉簽蘸取藥膏薄涂,每日2-3次。接觸熱水、化學清潔劑等可能加重損傷的行為應暫停。
當水泡位于關節(jié)活動處或影響日常功能時,需由醫(yī)生評估是否進行無菌抽吸。合并糖尿病、周圍血管病變等基礎疾病患者,或燙傷面積超過手掌大小,存在深度燒傷風險時,必須急診處理。兒童、老年人因皮膚屏障功能較弱,即使小面積燙傷也建議盡早就診。
恢復期間應增加優(yōu)質蛋白攝入如雞蛋、魚肉,有助于創(chuàng)面修復。避免食用辛辣刺激食物及酒精。每日觀察水泡變化,若出現周圍皮膚發(fā)紅發(fā)熱、疼痛加劇、滲液渾濁等感染跡象,或伴有發(fā)熱等全身癥狀,須立即就醫(yī)。愈合后新生皮膚較嬌嫩,需防曬半年以上,可涂抹維生素E乳預防色素沉著。從事廚房工作者建議佩戴防燙手套,烹飪時注意油溫控制,熱油鍋周圍避免放置含水食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