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判斷得沒得腳氣
腳氣可通過觀察皮膚癥狀、真菌檢測等方式判斷,主要表現有瘙癢脫屑、水皰糜爛、角質增厚等。腳氣通常由皮膚癬菌感染引起,可能與足部潮濕、免疫力低下等因素有關。
1、觀察癥狀
早期腳氣常見于足趾縫或足底,表現為片狀脫屑伴明顯瘙癢,搔抓后可能出現紅斑。進展期可見米粒大小水皰,破潰后形成糜爛面,滲出液體。慢性腳氣會導致足跟部角質層增厚皸裂,冬季易出現疼痛性裂口。
2、真菌檢查
刮取皮屑進行氫氧化鉀鏡檢可見分支菌絲,真菌培養(yǎng)能明確菌種。皮膚鏡檢查可見特征性毛囊周圍鱗屑和點狀出血,伍德燈照射下某些菌種會呈現熒光反應。
3、鑒別診斷
需與濕疹鑒別,濕疹多為對稱性分布且邊界不清。汗皰疹好發(fā)于手掌足底,呈深在性小水皰。掌跖膿皰病表現為無菌性膿皰,多伴有甲損害。
4、誘發(fā)因素
長期穿不透氣鞋襪、公共浴室赤足行走易感染。糖尿病患者、免疫抑制患者更易患病。手足多汗癥患者發(fā)病率較高。
5、治療驗證
使用聯苯芐唑乳膏或特比萘芬噴霧后癥狀緩解可輔助診斷。頑固性病例需口服伊曲康唑膠囊,合并細菌感染時加用莫匹羅星軟膏。
保持足部干燥清潔,每日更換棉質透氣襪,避免與他人共用拖鞋毛巾。公共場所盡量穿防水拖鞋,運動后及時清洗擦干腳趾縫。鞋柜定期通風消毒,皮鞋可放置抗真菌粉末。出現持續(xù)脫屑瘙癢建議盡早就醫(yī),避免搔抓導致繼發(fā)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