術后發(fā)燒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術后發(fā)燒可能由手術創(chuàng)傷反應、感染、藥物反應、血栓形成或肺不張等原因引起,通常表現為體溫升高、寒戰(zhàn)、乏力等癥狀。建議及時就醫(yī)明確病因。
1、手術創(chuàng)傷反應
手術過程中組織損傷會釋放炎癥介質,導致體溫調節(jié)中樞紊亂,屬于機體正常應激反應。一般術后1-3天內出現低熱,體溫多在37.5-38.5攝氏度之間,無需特殊處理,注意補充水分即可緩解。
2、感染
手術切口感染、肺部感染或尿路感染是常見原因。可能與術中無菌操作不規(guī)范、術后護理不當或患者免疫力低下有關,表現為持續(xù)高熱伴切口紅腫滲液。需進行血常規(guī)、分泌物培養(yǎng)等檢查,確診后需使用注射用頭孢呋辛鈉等抗生素治療。
3、藥物反應
部分患者對麻醉藥物、鎮(zhèn)痛泵藥物或抗生素過敏,可能誘發(fā)藥物熱。通常伴有皮疹、瘙癢等癥狀,體溫波動在38-39攝氏度。需停用可疑藥物,改用鹽酸異丙嗪注射液等抗過敏治療。
4、血栓形成
術后臥床導致下肢靜脈血流緩慢,可能形成深靜脈血栓。血栓脫落可引起肺栓塞,出現突發(fā)高熱、胸痛等癥狀。需通過血管超聲確診,使用低分子肝素鈣注射液進行抗凝治療。
5、肺不張
全麻手術后呼吸受限,肺泡萎陷可能導致吸收熱。常見于胸腹部手術患者,表現為體溫升高伴呼吸急促??赏ㄟ^霧化吸入硫酸沙丁胺醇溶液、拍背排痰等物理治療改善。
術后應保持切口清潔干燥,每日監(jiān)測體溫變化。鼓勵早期下床活動預防血栓,進行深呼吸鍛煉防止肺不張。飲食選擇高蛋白、高維生素的流質或半流質食物,如魚湯、蒸蛋等,避免辛辣刺激。若體溫超過38.5攝氏度或持續(xù)3天以上,需立即聯(lián)系主治醫(yī)生復查血常規(guī)、C反應蛋白等指標,必要時調整治療方案。注意觀察是否出現意識改變、呼吸困難等危重癥狀,這些情況需急診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