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燒傷和燙傷有區(qū)別嗎
火燒傷和燙傷在損傷機制和臨床表現(xiàn)上存在區(qū)別,火燒傷由火焰直接接觸導致,燙傷則由高溫液體或蒸汽引起。
火燒傷通常由明火、高溫固體或易燃物直接接觸皮膚引起,損傷深度與火焰溫度及接觸時間相關(guān)。典型表現(xiàn)為皮膚焦痂形成、毛發(fā)燒焦,可能伴有吸入性損傷。燙傷多因沸水、熱油、蒸汽等高溫液體接觸皮膚,損傷范圍與液體溫度及接觸面積相關(guān),常見水皰、紅腫,疼痛感較明顯。兩者均可按三度四分法分類,但火燒傷更易導致深部組織碳化,燙傷則以表皮剝脫為主。
特殊情況下,化學灼傷或電擊傷可能同時具備火燒傷與燙傷特征,需結(jié)合接觸史判斷。兒童及老年人因皮膚較薄,燙傷后易出現(xiàn)大面積表皮脫落,而火燒傷在密閉空間可能合并一氧化碳中毒。
發(fā)生燒傷或燙傷后應立即脫離熱源,火燒傷需撲滅火焰,燙傷需用流動冷水沖洗15-20分鐘。避免使用冰塊、牙膏等民間療法,淺表損傷可覆蓋清潔敷料,深度損傷或面積超過手掌大小須急診處理。日常注意廚房用具安全存放,使用防燙手套,易燃物遠離火源,建議家庭配備燒傷應急藥品如磺胺嘧啶銀乳膏?;謴推诒3謩?chuàng)面清潔干燥,避免陽光直射疤痕,適量補充優(yōu)質(zhì)蛋白促進組織修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