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炎是什么
骨髓炎是指由細菌、真菌等病原體感染或外傷等因素引起的骨髓、骨皮質和骨膜炎癥性疾病,可分為急性骨髓炎和慢性骨髓炎。

1、感染性骨髓炎
感染性骨髓炎主要由金黃色葡萄球菌、鏈球菌等細菌通過血行傳播或鄰近組織感染擴散引起。患者可能出現(xiàn)局部紅腫熱痛、發(fā)熱、乏力等癥狀。治療需遵醫(yī)囑使用注射用頭孢曲松鈉、鹽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鈉注射液等抗生素,嚴重者需手術清創(chuàng)。
2、外傷性骨髓炎
開放性骨折、骨科手術后傷口污染可能導致細菌直接侵入骨組織引發(fā)炎癥。典型表現(xiàn)為傷口持續(xù)滲液、骨質外露伴惡臭。需徹底清創(chuàng)并配合注射用哌拉西林鈉他唑巴坦鈉等廣譜抗生素治療,必要時行死骨切除術。
3、血源性骨髓炎
兒童多見,病原體通過血液循環(huán)播散至長骨干骺端。常見于脛骨、股骨等部位,表現(xiàn)為突發(fā)高熱、患肢拒動。早期需靜脈滴注注射用克林霉素磷酸酯,配合石膏固定制動。
4、硬化性骨髓炎
慢性非化膿性炎癥,可能與低毒力感染或自身免疫反應有關。特征為骨皮質增厚、髓腔狹窄,患者主訴夜間骨痛。可嘗試雙膦酸鹽類藥物如阿侖膦酸鈉片,配合高壓氧治療。
5、特殊類型骨髓炎
包括糖尿病足合并的骨髓炎、椎體骨髓炎等。糖尿病患者因周圍神經病變和血管病變更易發(fā)生,需控制血糖同時使用注射用萬古霉素。椎體骨髓炎可能壓迫脊髓,需核磁共振確診后行椎管減壓術。
骨髓炎患者應保證高蛋白飲食如魚肉、雞蛋,補充維生素C促進傷口愈合。急性期嚴格臥床休息,慢性期可在醫(yī)生指導下進行關節(jié)活動度訓練。注意觀察患肢血液循環(huán),出現(xiàn)疼痛加劇、膿性分泌物增多等情況需立即復診。長期治療者應定期監(jiān)測肝腎功能,避免自行調整抗生素用量。
相關推薦
02:15
02:14
01:29
02:14
02: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