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喉科檢查項目
耳鼻喉科編輯
醫(yī)普觀察員
耳鼻喉科編輯
醫(yī)普觀察員
耳鼻喉科檢查項目主要包括耳部檢查、鼻部檢查、咽喉檢查、聽力檢查和內窺鏡檢查等。這些檢查有助于診斷耳鼻喉相關疾病,如中耳炎、鼻炎、扁桃體炎、聽力障礙等。

耳部檢查通常包括外耳道檢查和鼓膜檢查。醫(yī)生會使用耳鏡觀察外耳道是否有炎癥、耵聹栓塞或異物,同時檢查鼓膜是否完整、有無充血或穿孔。對于聽力異常的患者,可能需要進行純音測聽或聲導抗測試,評估聽力損失程度及類型。耳部檢查可發(fā)現中耳炎、外耳道炎、鼓膜穿孔等疾病。
鼻部檢查主要觀察鼻腔黏膜顏色、有無充血腫脹,檢查鼻中隔是否偏曲,鼻甲是否肥大。醫(yī)生可能使用前鼻鏡或鼻內窺鏡查看鼻腔深處結構。鼻部檢查有助于診斷鼻炎、鼻竇炎、鼻息肉等疾病。對于過敏性鼻炎患者,可能需結合過敏原檢測明確病因。
咽喉檢查包括口咽部和喉部檢查。醫(yī)生使用壓舌板觀察扁桃體大小、有無充血或膿性分泌物,檢查咽后壁淋巴濾泡是否增生。間接喉鏡或電子喉鏡可查看聲帶活動度、有無息肉或小結。咽喉檢查能發(fā)現扁桃體炎、咽炎、聲帶病變等疾病。

聽力檢查項目包括純音測聽、聲導抗測試和耳聲發(fā)射檢查等。純音測聽可確定聽力損失程度和性質,聲導抗測試評估中耳功能狀態(tài),耳聲發(fā)射檢查反映耳蝸外毛細胞功能。這些檢查對診斷傳導性耳聾、感音神經性耳聾有重要價值。
鼻內窺鏡和電子喉鏡檢查是耳鼻喉科常用的內窺鏡檢查手段。鼻內窺鏡可清晰顯示鼻腔各部位及鼻竇開口情況,電子喉鏡能放大觀察喉部細微結構。內窺鏡檢查具有直觀、準確的優(yōu)點,對鼻竇炎、聲帶息肉、早期喉癌等疾病的診斷具有重要意義。

耳鼻喉科檢查前應保持檢查部位清潔,避免使用滴耳液或噴鼻劑影響檢查結果。檢查過程中需配合醫(yī)生指令,如吞咽、發(fā)聲等動作。檢查后如有不適可適當休息,避免用力擤鼻或挖耳。定期進行耳鼻喉科檢查有助于早期發(fā)現疾病,及時治療可預防并發(fā)癥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