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肝病的中藥
肝膽疾病編輯
健康解讀者
肝膽疾病編輯
健康解讀者
治療肝病的中藥主要有茵陳蒿湯、柴胡疏肝散、龍膽瀉肝湯、逍遙散、五味子制劑等。肝病在中醫(yī)辨證中常分為肝膽濕熱、肝郁氣滯、肝腎陰虛等證型,需在專業(yè)中醫(yī)師指導下對癥用藥。

茵陳蒿湯由茵陳、梔子、大黃組成,適用于肝膽濕熱型肝病,常見身目發(fā)黃、小便黃赤、脘腹脹滿等癥狀。該方劑能清熱利濕退黃,現(xiàn)代多用于急性黃疸型肝炎、酒精性肝病等。使用期間需忌食辛辣油膩,避免加重濕熱。
柴胡疏肝散含柴胡、香附、陳皮等藥材,主治肝郁氣滯型肝病,表現(xiàn)為脅肋脹痛、情緒抑郁、噯氣頻作。該方能疏肝解郁理氣,對慢性肝炎、脂肪肝伴有情志不暢者較適宜。服藥期間應保持情緒穩(wěn)定,配合適量運動促進氣血運行。
龍膽瀉肝湯以龍膽草、黃芩、澤瀉為主藥,針對肝膽實火證型,癥見口苦咽干、頭暈目赤、急躁易怒。具有清瀉肝膽實火功效,適用于藥物性肝損傷、膽汁淤積性肝病急性期。脾胃虛寒者慎用,服藥后可能出現(xiàn)輕微腹瀉屬正常反應。

逍遙散包含當歸、白芍、白術等成分,適合肝郁脾虛型慢性肝病,常見脅痛隱隱、食欲減退、神疲乏力。該方疏肝健脾,能改善肝硬化代償期患者的消化功能。需長期服用者應定期復查肝功能,避免與西藥保肝藥物相互作用。
五味子制劑如五味子顆粒、五味子膠囊,含木脂素類活性成分,適用于肝腎陰虛型肝病,表現(xiàn)為腰膝酸軟、失眠多夢、五心煩熱。具有抗氧化、促進肝細胞修復作用,多用于慢性肝炎輔助治療。外感發(fā)熱時暫停使用,避免斂邪留寇。

中藥治療肝病需嚴格遵循辨證論治原則,不同證型用藥差異顯著。服藥期間應定期監(jiān)測肝功能、超聲等指標,避免自行調(diào)整藥方。配合低脂高蛋白飲食,禁酒及腌制食品,保持規(guī)律作息有助于療效提升。出現(xiàn)惡心嘔吐、皮膚瘙癢等不良反應時應立即停藥就醫(y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