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癥和腎衰竭是一個病嗎

尿毒癥和腎衰竭不是同一種疾病,尿毒癥是慢性腎衰竭的終末期表現。兩者關系主要體現在慢性腎臟病進展的不同階段,主要區(qū)別有腎功能損害程度、臨床表現、治療方式等方面。
慢性腎衰竭指腎臟功能漸進性喪失的病理狀態(tài),根據腎小球濾過率分為5期;尿毒癥特指慢性腎衰竭第5期,即終末期腎臟病,此時腎小球濾過率低于15毫升/分鐘,腎臟幾乎完全喪失排泄代謝廢物和調節(jié)水電解質的功能。
慢性腎衰竭早期可能僅表現為夜尿增多、輕度貧血;進展至尿毒癥期會出現嚴重水腫、難以控制的高血壓、心包積液、尿毒癥腦病等全身多系統(tǒng)癥狀,實驗室檢查可見血肌酐超過707微摩爾/升、血尿素氮顯著升高。
慢性腎衰竭由糖尿病腎病、高血壓腎損害等慢性病持續(xù)損傷腎單位導致;尿毒癥的發(fā)生與殘余腎單位無法代償、尿毒癥毒素蓄積有關,這些毒素包括胍類化合物、酚類物質和中分子物質等。
慢性腎衰竭3期前以控制原發(fā)病、延緩進展為主;尿毒癥必須依賴腎臟替代治療,包括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和腎移植三種方式,同時需糾正腎性貧血、繼發(fā)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等并發(fā)癥。
早期慢性腎衰竭通過干預可長期維持腎功能穩(wěn)定;尿毒癥患者5年生存率約50%,其死亡風險主要來自心血管并發(fā)癥和感染,規(guī)范透析治療可顯著改善生存質量。
對于慢性腎臟病患者,建議定期監(jiān)測腎功能指標,每日食鹽攝入控制在3克以內,避免高鉀高磷食物如香蕉、堅果等,根據腎功能分期調整蛋白質攝入量,適度進行步行、太極拳等低強度運動,嚴格遵醫(yī)囑使用促紅細胞生成素、活性維生素D等藥物,出現水腫加重或呼吸困難等尿毒癥前兆癥狀時需立即就醫(y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