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血栓是種什么病

關鍵詞: #血栓
關鍵詞: #血栓
腸血栓是指腸系膜血管內形成血栓導致腸道血液供應障礙的疾病,屬于急腹癥范疇,可能引發(fā)腸缺血、腸壞死等嚴重后果。腸血栓主要與血管內皮損傷、血液高凝狀態(tài)、血流緩慢等因素有關,臨床表現為突發(fā)劇烈腹痛、惡心嘔吐、血便等癥狀。
腸血栓發(fā)病與多種因素相關。血管內皮損傷常見于動脈粥樣硬化、血管炎等疾??;血液高凝狀態(tài)多見于遺傳性抗凝血酶缺乏、惡性腫瘤或口服避孕藥等情況;血流緩慢則與心力衰竭、長期臥床等密切相關。這些因素相互作用導致腸系膜動靜脈血栓形成。
急性腸血栓以臍周或全腹持續(xù)性劇痛為主要特征,疼痛程度與體征不符是重要特點。患者可能出現嘔吐咖啡樣物或鮮血,后期出現暗紅色血便。隨著病情進展,可出現腹脹、發(fā)熱、休克等全身中毒癥狀,查體可見腹膜刺激征。
增強CT是首選檢查手段,能清晰顯示腸系膜血管充盈缺損及腸壁缺血改變。D-二聚體檢測敏感性較高但特異性不足。血管造影雖為金標準但屬有創(chuàng)檢查。實驗室檢查可見白細胞顯著升高、代謝性酸中毒等異常。
確診后需立即禁食胃腸減壓,靜脈補液糾正休克。早期可嘗試尿激酶溶栓或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療。對于腸系膜上動脈血栓,6小時內可行導管取栓術。出現腹膜炎體征或腸穿孔時,需急診手術切除壞死腸段。
高危人群應控制血壓血糖,房顫患者需規(guī)范抗凝。術后患者鼓勵早期活動,長期臥床者需穿戴彈力襪。建議戒煙限酒,定期監(jiān)測凝血功能。對于遺傳性血栓傾向者,可預防性使用華法林等抗凝藥物。
腸血栓患者恢復期應進食低脂易消化食物,如米湯、蒸蛋等,逐步過渡到軟食。避免辛辣刺激及高纖維食物,少食多餐減輕腸道負擔。出院后需遵醫(yī)囑長期抗凝,定期復查凝血功能。注意觀察腹痛、便血等復發(fā)征兆,出現異常及時就醫(yī)。適當進行散步等輕度活動,避免劇烈運動導致出血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