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肌瘤分型有哪些
婦產科編輯
醫(yī)普小新
婦產科編輯
醫(yī)普小新
子宮肌瘤分型主要有黏膜下肌瘤、肌壁間肌瘤、漿膜下肌瘤、闊韌帶肌瘤、宮頸肌瘤等類型。

黏膜下肌瘤生長在子宮內膜下方,突向宮腔方向。這類肌瘤可能導致月經量增多、經期延長或不規(guī)則出血,嚴重時可引發(fā)貧血。黏膜下肌瘤通常通過宮腔鏡檢查確診,治療方式包括藥物控制或宮腔鏡手術切除?;颊呖赡艹霈F(xiàn)痛經、不孕等癥狀,需根據(jù)肌瘤大小和癥狀嚴重程度制定個體化方案。
肌壁間肌瘤位于子宮肌層內,是最常見的肌瘤類型。這類肌瘤可能引起子宮增大、壓迫癥狀如尿頻或便秘,部分患者會出現(xiàn)腰骶部酸痛。肌壁間肌瘤的治療需結合患者年齡、生育需求等因素,可選擇藥物保守治療、子宮動脈栓塞術或肌瘤剔除術。無癥狀的小肌瘤可定期觀察。
漿膜下肌瘤向子宮漿膜面突出,可能形成帶蒂的肌瘤。這類肌瘤通常體積較大時可產生壓迫癥狀,如盆腔墜脹感或排尿困難。漿膜下肌瘤有發(fā)生蒂扭轉的風險,導致急性腹痛需急診處理。治療以腹腔鏡手術為主,對于無生育要求者可考慮子宮切除術。術后需注意預防盆腔粘連。

闊韌帶肌瘤發(fā)生于子宮闊韌帶內,屬于特殊類型肌瘤。這類肌瘤可能壓迫輸尿管導致腎積水,或壓迫神經引起下肢疼痛。診斷時需與卵巢腫瘤鑒別,MRI檢查具有較高準確性。治療多采用手術切除,術中需注意保護輸尿管和血管。術后可能存在復發(fā)風險,需長期隨訪。
宮頸肌瘤發(fā)生在子宮頸部,相對少見但可能影響分娩。這類肌瘤可能導致性交疼痛、陰道分泌物增多或排尿困難。宮頸肌瘤的治療需謹慎,手術可能影響宮頸機能,保守治療時可選擇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類似物。妊娠合并宮頸肌瘤可能增加流產風險,需產科醫(yī)生協(xié)同管理。

子宮肌瘤患者應保持規(guī)律作息,避免攝入可能含雌激素的保健品。適量運動有助于改善盆腔血液循環(huán),但需避免劇烈運動引起肌瘤扭轉。飲食上建議增加新鮮蔬菜水果攝入,限制紅肉及高脂肪食物。定期婦科檢查對監(jiān)測肌瘤變化至關重要,出現(xiàn)異常出血或疼痛加重應及時就醫(yī)。絕經后肌瘤通常自然萎縮,但仍需持續(xù)隨訪排除惡變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