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數(shù)腸息肉無須手術治療,處理方式主要有內鏡下切除、定期隨訪、藥物治療、手術切除。
1、內鏡下切除直徑小于10毫米的息肉可通過腸鏡直接切除,操作微創(chuàng)且恢復快。
2、定期隨訪低風險小息肉可每1-3年復查腸鏡,觀察是否增大或形態(tài)變化。
3、藥物治療部分炎性息肉可遵醫(yī)囑使用美沙拉嗪、柳氮磺吡啶、酪酸梭菌等藥物控制炎癥。
4、手術切除直徑超過20毫米、病理提示高級別上皮內瘤變的息肉需外科手術干預。
日常需減少紅肉攝入,增加膳食纖維補充,術后患者應避免劇烈運動并按時復診。
吃涼東西胃不舒服可通過調整飲食、腹部保暖、服用藥物、就醫(yī)檢查等方式緩解。胃部不適通常由胃寒刺激、胃腸功能紊亂、慢性胃炎、胃潰瘍等原因引起。
1、調整飲食:避免繼續(xù)攝入生冷食物,可飲用溫姜糖水或小米粥,幫助中和胃酸并溫暖胃部。家長需注意孩子飲食溫度,避免直接食用冰箱冷藏食品。
2、腹部保暖:用熱水袋熱敷上腹部,溫度控制在40℃左右,持續(xù)15-20分鐘。建議家長為孩子穿著高腰腹圍,防止夜間受涼加重癥狀。
3、服用藥物:胃寒刺激可遵醫(yī)囑使用溫胃舒膠囊,胃腸痙攣可用顛茄片,慢性胃炎患者適用膠體果膠鉍。兒童用藥需嚴格遵循兒科醫(yī)生指導。
4、就醫(yī)檢查:若伴隨嘔血、黑便或持續(xù)絞痛,可能與胃潰瘍出血有關,需進行胃鏡檢查。家長發(fā)現(xiàn)孩子反復腹痛應盡早就診。
日常避免空腹進食冷飲,胃部敏感者可適量食用山藥、南瓜等溫性食物,癥狀持續(xù)超過3天或加重需及時消化科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