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肛形成的肉球可通過手法復位、藥物治療、硬化劑注射、手術治療等方式消除。脫肛通常由長期便秘、分娩損傷、盆底肌松弛、直腸黏膜脫垂等原因引起。
早期輕度脫肛可由專業(yè)醫(yī)生進行手法復位,將脫出直腸推回肛管內(nèi),復位后需避免久蹲久坐,配合提肛運動幫助恢復。
伴有炎癥時可遵醫(yī)囑使用地奧司明片改善靜脈回流,硝酸甘油軟膏緩解括約肌痙攣,復方角菜酸酯栓保護黏膜。藥物治療需結合病因治療。
適用于輕度直腸黏膜脫垂,將聚桂醇等硬化劑注射至脫垂黏膜下層,使組織纖維化固定。治療后需保持排便通暢,避免復發(fā)。
重度脫垂需行Altemeier術切除冗長腸管,或腹腔鏡直腸懸吊固定術。術后需控制飲食過渡,逐步恢復盆底肌功能訓練。
日常需增加膳食纖維攝入,規(guī)律排便習慣,避免負重和久蹲,癥狀加重時及時就醫(yī)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