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摳鼻子一般不會直接導致鼻癌,但可能引發(fā)鼻出血、鼻前庭炎等局部損傷。鼻癌的發(fā)生主要與EB病毒感染、長期接觸致癌物、遺傳因素、慢性鼻竇炎反復刺激等因素有關。
EB病毒是鼻咽癌的主要致病因素,可能通過唾液傳播?;颊呖赡艹霈F(xiàn)頸部淋巴結腫大、回吸性血涕等癥狀,需通過鼻咽鏡和血清學檢測確診。治療包括放療、化療,藥物可使用順鉑、紫杉醇、5-氟尿嘧啶。
長期接觸甲醛、鎳粉塵等化學物質可能損傷鼻黏膜細胞。職業(yè)暴露者可能出現(xiàn)鼻塞、頭痛,建議定期進行鼻內鏡檢查。治療需脫離污染環(huán)境,藥物可選擇西妥昔單抗、尼妥珠單抗等靶向制劑。
有鼻癌家族史者患病風險較高,可能與HLA基因多態(tài)性相關。這類人群應每年進行EB病毒抗體篩查,早期發(fā)現(xiàn)可通過調強放療配合吉西他濱化療。
長期鼻竇炎或過敏性鼻炎導致黏膜反復修復增生,可能增加惡變風險。典型癥狀為持續(xù)鼻塞伴血性分泌物,需活檢明確性質。治療包括鼻內鏡手術,藥物可用布地奈德鼻噴霧劑、氯雷他定等控制炎癥。
保持鼻腔清潔建議用生理鹽水沖洗,避免用力摳鼻損傷黏膜。出現(xiàn)單側鼻塞、涕中帶血超過兩周應及時就診耳鼻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