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灌腸治療適用于痔瘡、潰瘍性結腸炎、腸易激綜合征、慢性盆腔炎等疾病,按病情由輕到重排序。
濕熱下注型痔瘡可采用清熱解毒類灌腸方劑,常用藥物包括黃柏、地榆、槐角等煎液保留灌腸,配合針灸改善局部血液循環(huán)。
活動期以白頭翁湯加減灌腸緩解里急后重,緩解期用參苓白術散溫補脾腎。需配合口服美沙拉嗪等西藥控制炎癥。
肝郁脾虛型適用柴胡疏肝散灌腸調節(jié)腸道功能,腹痛明顯者加延胡索、白芍,需配合情志調理與飲食管理。
濕熱瘀結型用紅藤湯保留灌腸,藥物通過直腸靜脈叢直達盆腔,與抗生素聯(lián)用可增強療效,孕婦禁用該療法。
治療期間應避免辛辣刺激飲食,灌腸液溫度需保持在38-40℃,療程結束后需復查評估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