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后頸椎病加重可能與操作不當、局部炎癥反應、頸椎結構異常、神經壓迫等因素有關,可通過調整艾灸方法、藥物治療、物理治療等方式緩解。
艾灸時間過長或溫度過高可能導致局部皮膚灼傷,刺激頸椎周圍肌肉痙攣。建議控制艾灸時間在15-20分鐘,溫度以溫熱舒適為宜,出現(xiàn)不適立即停止。
艾灸可能激活局部無菌性炎癥,加重原有頸椎病變。通常伴隨頸部腫脹、壓痛,可使用雙氯芬酸鈉緩釋片、塞來昔布膠囊、洛索洛芬鈉片等抗炎藥物。
頸椎間盤突出或骨質增生患者在艾灸熱刺激下可能加重神經壓迫。多伴有上肢麻木、頭暈癥狀,需配合頸椎牽引、超短波治療等物理療法。
嚴重頸椎病患者艾灸時體位不當可能加重神經根受壓。表現(xiàn)為劇烈放射性疼痛,建議完善MRI檢查,必要時考慮椎間孔鏡手術等介入治療。
艾灸后癥狀加重應立即停止操作,避免頸部受涼和長時間低頭,癥狀持續(xù)需及時至骨科或疼痛科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