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裂出血和痔瘡出血的區(qū)別主要體現(xiàn)在出血特征、伴隨癥狀、病因及治療方式上,兩者分別與肛管皮膚裂傷和直腸靜脈叢曲張有關。
肛裂出血通常為鮮紅色,量少且附著于糞便表面或廁紙上,呈滴狀;痔瘡出血可為噴射狀或點滴狀,出血量可能較多,嚴重時會導致貧血。
肛裂多伴有排便時劇烈疼痛,便后疼痛可持續(xù)數(shù)小時;痔瘡出血一般無痛,外痔血栓形成時可能出現(xiàn)肛門脹痛或異物感。
肛裂由肛管皮膚縱向撕裂導致,常見于便秘或腹瀉;痔瘡因直腸靜脈回流受阻形成靜脈團,與久坐、妊娠等因素相關。
肛裂以軟化糞便和促進裂口愈合為主,可使用硝酸甘油軟膏;痔瘡需改善靜脈回流,常用地奧司明片或進行硬化劑注射治療。
保持膳食纖維攝入和規(guī)律排便習慣有助于預防兩種疾病,反復出血或疼痛加重應及時到肛腸科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