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熱重的癥狀主要表現(xiàn)為頭身困重、口苦口黏、皮膚油膩或濕疹、小便黃赤等。濕熱證候可分為早期濕熱內蘊、中期濕熱交織、后期濕熱傷陰三個階段。
濕熱阻滯氣機可導致頭部昏沉如裹,肢體酸困乏力,常見于長期處于潮濕環(huán)境或過量食用肥甘厚味者。建議保持環(huán)境干燥通風,飲食宜清淡,可遵醫(yī)囑使用藿香正氣膠囊、三仁湯、甘露消毒丸等化濕醒脾藥物。
濕熱熏蒸致使口腔出現(xiàn)苦膩感,舌苔黃厚膩,多與肝膽濕熱或脾胃濕熱有關。日常需避免熬夜和辛辣飲食,治療可選用龍膽瀉肝丸、黃連上清片、茵陳五苓散等清熱利濕方劑。
濕熱外泛皮膚可見面部油膩、痤瘡頻發(fā)或濕疹滲液,嚴重者出現(xiàn)皮膚潰爛。此類情況需保持皮膚清潔干燥,藥物可選擇消風止癢顆粒、四妙丸、當歸苦參丸等具有燥濕解毒功效的制劑。
濕熱下注可引起小便短赤灼熱、大便黏滯不爽,可能伴隨肛門灼熱感。日常應增加飲水并補充膳食纖維,治療用藥包括八正合劑、葛根芩連片、香連丸等清熱通淋藥物。
濕熱體質者需避免久居濕地,飲食宜選用赤小豆、薏苡仁、冬瓜、綠豆等利濕食材,適度運動促進排汗,癥狀持續(xù)加重應及時就醫(yī)辨證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