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室傳導阻滯可能由心肌炎、冠心病、藥物副作用、先天性傳導系統(tǒng)異常等原因引起,可通過藥物治療、起搏器植入等方式干預。
病毒感染或自身免疫反應導致心肌炎癥,可能損傷房室結傳導功能,表現為心悸、乏力。急性期需臥床休息,藥物可選用輔酶Q10、維生素C、曲美他嗪等營養(yǎng)心肌治療。
冠狀動脈供血不足引發(fā)傳導系統(tǒng)缺血,多伴隨胸痛、活動耐量下降。需改善心肌血供,常用硝酸異山梨酯、美托洛爾、阿托伐他汀等藥物,嚴重者需血運重建。
地高辛、β受體阻滯劑等藥物過量可能抑制傳導,出現心率減慢、頭暈。需及時調整劑量或停藥,必要時使用阿托品、異丙腎上腺素等拮抗。
胚胎期房室結發(fā)育異常導致傳導障礙,兒童期即可出現暈厥、運動受限。輕癥觀察隨訪,二度Ⅱ型或三度阻滯需植入永久起搏器。
避免劇烈運動及情緒激動,定期監(jiān)測心電圖,高鉀血癥患者需限制香蕉、橙子等高鉀食物攝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