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上腺引起的高血壓可能由原發(fā)性醛固酮增多癥、嗜鉻細胞瘤、庫欣綜合征、先天性腎上腺皮質增生等疾病導致,這些疾病通過激素分泌異常影響血壓調節(jié)。
腎上腺皮質分泌過量醛固酮導致鈉水潴留,可能與腎上腺腺瘤或增生有關,表現為頑固性高血壓伴低血鉀,治療需手術切除或使用螺內酯、依普利酮等藥物。
腎上腺髓質腫瘤過量分泌兒茶酚胺,可能與遺傳基因突變相關,表現為陣發(fā)性血壓驟升伴頭痛出汗,確診后需手術切除,術前需用α受體阻滯劑控制血壓。
腎上腺皮質分泌過量皮質醇,可能與垂體瘤或腎上腺腫瘤有關,表現為向心性肥胖合并高血壓,治療需手術或使用酮康唑、美替拉酮等藥物抑制皮質醇合成。
基因缺陷導致皮質醇合成障礙,可能與21-羥化酶缺乏有關,表現為兒童期高血壓伴性發(fā)育異常,需終身補充糖皮質激素并監(jiān)測血壓。
懷疑腎上腺性高血壓時應完善血漿腎素活性、醛固酮、皮質醇等激素檢測,避免高鹽飲食并定期監(jiān)測血壓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