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骨質疏松可能由遺傳因素、鈣質攝入不足、激素水平變化、慢性疾病等原因引起,可通過補鈣治療、激素替代療法、抗骨吸收藥物、運動干預等方式改善。
家族中有骨質疏松病史者患病概率較高,建議定期進行骨密度檢測,必要時遵醫(yī)囑使用阿侖膦酸鈉、唑來膦酸、雷洛昔芬等抗骨吸收藥物。
長期缺乏乳制品、豆制品等含鈣食物會導致骨量減少,日常需保證每日800-1000毫克鈣攝入,可通過牛奶、奶酪、芝麻醬等食物補充。
絕經(jīng)后雌激素下降或甲狀腺功能亢進會加速骨流失,表現(xiàn)為腰背疼痛、身高縮短,需檢測激素水平并使用雌二醇、雷洛昔芬等藥物干預。
糖尿病、類風濕關節(jié)炎等疾病可能影響骨代謝,伴隨關節(jié)腫脹、乏力等癥狀,需控制原發(fā)病并聯(lián)合使用特立帕肽、維生素D3等促進骨形成藥物。
建議每日進行30分鐘負重運動,避免吸煙酗酒,65歲以上人群每年檢測骨密度,出現(xiàn)骨折需及時骨科就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