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熱發(fā)燒可通過物理降溫、補充水分、藥物退熱、中醫(yī)調理等方式緩解,通常由外感風熱、陰虛火旺、積食化熱、感染性疾病等原因引起。
使用溫水擦拭腋窩、腹股溝等大血管處,或敷退熱貼降低體表溫度。避免酒精擦浴以免刺激皮膚。
每小時飲用200-300毫升溫開水或淡鹽水,可適量飲用鮮榨梨汁、甘蔗汁等滋陰生津飲品。
體溫超過38.5℃時可遵醫(yī)囑使用對乙酰氨基酚、布洛芬、連花清瘟膠囊等退熱藥物,兒童需使用混懸劑型。
實熱證可用金銀花露、板藍根沖劑清熱,虛熱證建議麥冬、石斛等滋陰藥材代茶飲,需辨證使用。
保持室內通風,穿著寬松棉質衣物,體溫持續(xù)超過3天或出現嗜睡、抽搐等癥狀應立即就醫(y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