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問答 > 中醫(yī)科 > 中醫(yī)內(nèi)科
淋證中醫(yī)辨證論治主要分為濕熱下注、脾腎兩虛、氣滯血瘀、腎陰虧虛四種證型,可通過清熱利濕、健脾益腎、行氣活血、滋陰補腎等方法治療。
濕熱下注型淋證表現(xiàn)為小便頻急、灼熱刺痛,可能與飲食辛辣、外感濕熱等因素有關。治療以清熱利濕為主,可選用八正散、萆薢分清飲等方劑,常用藥物包括車前子、滑石、瞿麥等。
脾腎兩虛型淋證多見小便淋漓不盡、神疲乏力,常因久病體虛或勞倦過度導致。治療需健脾益腎,方選補中益氣湯合六味地黃丸,藥物如黃芪、黨參、熟地黃等。
氣滯血瘀型淋證可見小便澀痛、小腹脹痛,多與情志不暢或外傷有關。治療宜行氣活血,方用血府逐瘀湯加減,常用藥物包括桃仁、紅花、川芎等。
腎陰虧虛型淋證表現(xiàn)為小便短赤、腰膝酸軟,常見于素體陰虛或熱病傷陰者。治療當滋陰補腎,方選知柏地黃丸,藥物如知母、黃柏、山茱萸等。
淋證患者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適度運動增強體質(zhì),癥狀持續(xù)或加重時應及時就醫(yī)辨證施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