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頸脫落細胞有哪些檢查項目
宮頸脫落細胞檢查項目主要有宮頸刮片、液基薄層細胞學檢測、人乳頭瘤病毒檢測、細胞病理學檢查、免疫細胞化學檢查等。這些檢查有助于篩查宮頸病變,尤其是宮頸癌前病變和早期宮頸癌。
1、宮頸刮片
宮頸刮片是通過刮取宮頸表面的脫落細胞進行顯微鏡檢查的傳統(tǒng)方法。操作時使用木質刮板或宮頸刷在宮頸外口鱗柱狀上皮交界處旋轉刮取細胞,涂布于玻片上固定染色后觀察。該方法成本較低但可能存在細胞重疊、血液黏液干擾等問題,檢出率相對有限,目前多用于基層醫(yī)療機構初步篩查。
2、液基薄層細胞學檢測
液基薄層細胞學檢測采用特殊刷子采集宮頸細胞后,將細胞懸浮于保存液中,通過離心過濾等技術制成單層細胞薄片。相比傳統(tǒng)刮片,能減少血液黏液干擾,細胞分布更均勻清晰,可提高低度病變檢出率。該技術分為薄層液基細胞學檢測和自動液基細胞學檢測兩種,是當前宮頸癌篩查的主流方法。
3、人乳頭瘤病毒檢測
人乳頭瘤病毒檢測通過分子生物學方法檢測宮頸脫落細胞中高危型HPV的DNA或RNA。常用方法包括雜交捕獲法、PCR擴增法等,能特異性識別HPV16、18等高危亞型。該檢測對宮頸癌篩查具有重要價值,尤其適用于30歲以上女性的聯(lián)合篩查或細胞學檢查異常的分流管理。
4、細胞病理學檢查
細胞病理學檢查由專業(yè)病理醫(yī)師對宮頸脫落細胞進行形態(tài)學評估,采用TBS報告系統(tǒng)對細胞改變程度分級。包括未見上皮內(nèi)病變、非典型鱗狀細胞、低度鱗狀上皮內(nèi)病變、高度鱗狀上皮內(nèi)病變等診斷類別,能為臨床處理提供重要依據(jù)。該檢查需要經(jīng)驗豐富的細胞病理醫(yī)師完成。
5、免疫細胞化學檢查
免疫細胞化學檢查通過特異性抗體標記宮頸脫落細胞中的蛋白標志物,如p16、Ki-67等輔助診斷。當細胞學檢查結果不確定時,該技術可提高診斷準確性,幫助區(qū)分反應性改變與真正上皮內(nèi)病變。多用于ASC-US分流或LSIL的進一步風險評估,需在專業(yè)病理實驗室開展。
建議21-65歲女性定期進行宮頸癌篩查,具體檢查間隔需根據(jù)年齡和既往檢查結果確定。檢查前24-48小時應避免性生活、陰道沖洗或使用陰道藥物。若篩查結果異常,應及時到婦科門診就診,遵醫(yī)囑進行陰道鏡檢查或組織活檢等進一步評估。日常注意保持外陰清潔,避免多個性伴侶,接種HPV疫苗可有效預防HPV感染及相關宮頸病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