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飯后牙疼怎么辦
吃飯后牙疼可通過改善口腔衛(wèi)生、冷敷緩解疼痛、使用止痛藥物、治療齲齒、根管治療等方式緩解。吃飯后牙疼通常由食物刺激齲洞、牙本質敏感、牙周炎、牙髓炎、根尖周炎等原因引起。
1、改善口腔衛(wèi)生
進食后立即用溫水漱口,清除食物殘渣,減少細菌滋生。使用軟毛牙刷和含氟牙膏輕柔刷牙,重點清潔牙縫和牙齦邊緣。牙線或沖牙器可輔助清除嵌塞食物。避免用力橫向刷牙,以免損傷牙釉質。若牙齦出血或紅腫,可暫時改用抗菌漱口水。
2、冷敷緩解疼痛
用冰袋或冷毛巾包裹后敷于疼痛面部,每次15分鐘,間隔1小時重復。低溫能收縮血管減輕炎癥反應,暫時麻痹神經末梢緩解痛感。冷敷時避免直接接觸皮膚,防止凍傷。該方法適用于急性牙髓炎或外傷引起的疼痛,但對齲齒導致的持續(xù)性疼痛效果有限。
3、使用止痛藥物
布洛芬緩釋膠囊、對乙酰氨基酚片、雙氯芬酸鈉腸溶片等非甾體抗炎藥可短期緩解疼痛。甲硝唑片聯(lián)合阿莫西林膠囊適用于細菌感染引起的牙周膿腫。用藥前需排除藥物過敏史,胃腸潰瘍患者慎用。藥物僅作為臨時措施,不能替代口腔治療。
4、治療齲齒
淺齲可通過氟化鈉甘油糊劑再礦化或復合樹脂充填修復。中深度齲齒需去腐后采用玻璃離子水門汀或光固化樹脂填充。若齲壞近髓伴有冷熱刺激痛,可能需氫氧化鈣墊底保護牙髓。定期口腔檢查能早期發(fā)現(xiàn)鄰面齲等隱蔽病灶。
5、根管治療
牙髓壞死或根尖周炎需徹底清除感染牙髓,用根管銼擴大清理根管,封入樟腦酚棉捻消毒。1周后無癥狀者用牙膠尖配合根管封閉劑充填根管,最后冠修復保護患牙。嚴重根尖病變可能需配合根尖切除術或意向再植術。
日常應減少進食過冷過熱或高糖食物,使用抗敏感牙膏緩解牙本質敏感。每半年進行專業(yè)潔牙和口腔檢查,及時處理早期齲齒。長期牙疼或伴隨面部腫脹、發(fā)熱時需立即就醫(yī),避免感染擴散。夜間疼痛加重可能提示急性牙髓炎,可嘗試半臥位睡眠減輕充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