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判斷自己是不是得了腳氣
腳氣通常指足癬,可通過觀察皮膚脫屑、水皰、糜爛、瘙癢等癥狀初步判斷,確診需結合真菌檢查。足癬主要由紅色毛癬菌等真菌感染引起,具有傳染性。
1、典型癥狀
足癬常見于足趾縫、足底,初期表現為皮膚發(fā)白、浸軟,隨后出現鱗屑脫落。趾間型可見糜爛滲液,水皰型會在足弓或足緣形成群集小水皰,角化過度型則表現為足跟部皮膚增厚皸裂。瘙癢感在活動后或夜間可能加重。
2、病程特點
癥狀往往從單側開始逐漸擴散,夏季加重冬季減輕。長期穿不透氣鞋襪、足部多汗者易反復發(fā)作。若抓撓后出現紅腫熱痛可能繼發(fā)細菌感染,嚴重者可引發(fā)淋巴管炎。
3、接觸史
近期有公共浴室、游泳池赤足行走史,或與足癬患者共用拖鞋、毛巾等物品會增加感染概率。家庭成員中有類似癥狀者更需警惕交叉感染。
4、鑒別診斷
需排除濕疹、汗皰疹等疾病。濕疹多為對稱分布且邊界不清,汗皰疹好發(fā)于手掌足底且水皰較深。糖尿病足、掌跖膿皰病等也會出現類似皮損。
5、醫(yī)學檢查
皮膚科醫(yī)生會刮取皮屑進行氫氧化鉀鏡檢,發(fā)現菌絲或孢子可確診。頑固病例需做真菌培養(yǎng),合并細菌感染時可能需膿液培養(yǎng)。伍德燈檢查對某些真菌有輔助診斷價值。
保持足部干燥清潔,每日更換棉質透氣襪,避免與他人共用鞋襪。浴室地面定期用含氯消毒劑處理,外出住宿建議自帶拖鞋。癥狀持續(xù)超過兩周或出現化膿時應及時就醫(yī),可遵醫(yī)囑使用聯苯芐唑乳膏、特比萘芬噴霧劑等抗真菌藥物,合并感染時可能需要鹽酸特比萘芬片口服。治療期間需堅持用藥至皮損完全消退后1-2周,防止復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