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克的分類哪五類
休克按病理生理機制可分為五類,主要有低血容量性休克、心源性休克、分布性休克、梗阻性休克和內(nèi)分泌性休克。
1、低血容量性休克
低血容量性休克是由于循環(huán)血容量急劇減少導致組織灌注不足。常見原因包括嚴重外傷出血、消化道大出血、大面積燒傷體液丟失等?;颊弑憩F(xiàn)為皮膚濕冷、脈搏細速、尿量減少。治療需快速補充血容量,如使用乳酸鈉林格注射液、羥乙基淀粉注射液等擴容劑,同時針對出血原因進行止血處理。
2、心源性休克
心源性休克由心臟泵功能衰竭引起心輸出量顯著下降所致。急性心肌梗死、嚴重心肌炎、終末期心肌病是主要病因。典型癥狀包括呼吸困難、頸靜脈怒張、肺部濕啰音。需使用多巴酚丁胺注射液、米力農(nóng)注射液等正性肌力藥物,必要時行主動脈內(nèi)球囊反搏或體外膜肺氧合支持。
3、分布性休克
分布性休克因血管張力異常導致血流分布失衡,常見于膿毒癥、過敏反應和神經(jīng)源性休克。膿毒性休克表現(xiàn)為發(fā)熱、白細胞升高、血流動力學不穩(wěn)定,需早期使用去甲腎上腺素注射液聯(lián)合液體復蘇。過敏性休克需立即肌注腎上腺素注射液。
4、梗阻性休克
梗阻性休克源于心血管通路機械性阻塞,如肺栓塞、心包填塞、張力性氣胸?;颊呖沙霈F(xiàn)突發(fā)胸痛、低血壓、奇脈等。肺栓塞需使用注射用阿替普酶溶栓,心包填塞需緊急心包穿刺引流。
5、內(nèi)分泌性休克
內(nèi)分泌性休克與激素紊亂相關(guān),如腎上腺危象、甲狀腺功能減退危象。腎上腺危象表現(xiàn)為頑固性低血壓、低血糖、高鉀血癥,需靜脈輸注氫化可的松注射液。甲狀腺功能減退危象需補充左甲狀腺素鈉注射液。
休克患者需絕對臥床休息,保持呼吸道通暢,建立兩條以上靜脈通路。監(jiān)測心率、血壓、尿量等生命體征,記錄24小時出入量。恢復期應逐步增加營養(yǎng)攝入,選擇高蛋白、高熱量易消化食物,避免進食過快引發(fā)誤吸。根據(jù)休克類型制定個性化康復計劃,心源性休克患者需限制鈉鹽攝入,分布性休克患者需預防感染,定期復查相關(guān)實驗室指標。所有休克患者出院后均需定期隨訪,評估器官功能恢復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