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長了疙瘩怎么辦
耳朵長了疙瘩可通過局部消毒、外用藥物、口服藥物、激光治療、手術切除等方式處理。耳朵長疙瘩可能與毛囊炎、皮脂腺囊腫、癤腫、瘢痕疙瘩、腫瘤等因素有關。
1、局部消毒
若疙瘩較小且無化膿,可使用碘伏溶液或75%酒精每日消毒2-3次。保持患處清潔干燥,避免抓撓或擠壓。適用于早期毛囊炎或輕微皮膚感染。
2、外用藥物
合并紅腫疼痛時可涂抹莫匹羅星軟膏或夫西地酸乳膏。瘢痕疙瘩可局部注射復方倍他米松注射液。用藥前需清潔患處,過敏體質(zhì)者慎用激素類藥膏。
3、口服藥物
細菌感染引起的癤腫可口服頭孢呋辛酯片或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片。伴隨發(fā)熱或淋巴結(jié)腫大時需足療程用藥,服藥期間禁止飲酒。
4、激光治療
頑固性瘢痕疙瘩可采用二氧化碳點陣激光治療,通過光熱作用抑制纖維組織增生。需治療3-5次,每次間隔1個月,術后需防曬。
5、手術切除
直徑超過1厘米的皮脂腺囊腫或疑似腫瘤需手術完整切除。術后病理檢查可明確性質(zhì),耳廓部位手術需注意保護軟骨結(jié)構(gòu)。
日常應避免頻繁掏耳或佩戴不透氣耳機,油性皮膚者需定期清潔耳周。出現(xiàn)持續(xù)增大、破潰滲液、聽力下降等癥狀時須及時就診耳鼻喉科,禁止自行刺破疙瘩。飲食宜清淡,減少辛辣刺激食物攝入,適當補充維生素A和鋅元素有助于皮膚修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