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狹窄需要做哪些檢查
食管狹窄通常需要通過胃鏡檢查、食管造影、食管測壓、胸部CT、病理活檢等檢查明確診斷。
1、胃鏡檢查
胃鏡可直接觀察食管黏膜病變,明確狹窄部位、程度及性質。檢查前需空腹6小時以上,過程中可能引起惡心等不適。胃鏡能發(fā)現(xiàn)炎癥、潰瘍、腫瘤等病因,必要時可同步進行活檢。
2、食管造影
通過口服鋇劑在X線下顯影,動態(tài)觀察食管形態(tài)及鋇劑通過情況??稍u估狹窄長度、輪廓是否規(guī)則,鑒別良性狹窄與惡性腫瘤。檢查前需禁食,過敏體質者需提前告知醫(yī)生。
3、食管測壓
采用壓力傳感器導管測量食管蠕動功能和括約肌壓力,適用于賁門失弛緩癥等動力障礙性疾病。檢查需配合吞咽動作,可能引發(fā)短暫咽喉不適。結果可區(qū)分機械性梗阻與功能性狹窄。
4、胸部CT
CT掃描能顯示食管壁增厚、周圍淋巴結腫大及鄰近器官受壓情況,對腫瘤分期和手術評估有重要價值。需靜脈注射造影劑,腎功能不全者需謹慎。可輔助判斷外壓性狹窄原因。
5、病理活檢
通過胃鏡鉗取狹窄處組織進行病理學檢查,是確診腫瘤性病變的金標準。取材可能引發(fā)出血,需術后觀察。可鑒別鱗癌、腺癌等惡性病變,或反流性食管炎等良性病變。
確診食管狹窄后應避免進食硬質、辛辣食物,采用少食多餐方式減輕吞咽困難。反流性狹窄患者睡眠時可抬高床頭,腫瘤患者需根據(jù)病理類型制定放化療或手術方案。定期復查胃鏡監(jiān)測病情變化,出現(xiàn)嘔血、消瘦等癥狀需及時就醫(y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