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頸椎間盤突出怎么辦
第5-6頸椎間盤突出可通過臥床休息、頸部制動、物理治療、藥物治療、手術(shù)治療等方式緩解。該病癥通常由長期勞損、外傷、退行性病變、姿勢不良、椎間盤含水量減少等因素引起。
1、臥床休息
急性期需嚴格臥床1-3天,選擇高度適中的枕頭保持頸椎中立位。避免長時間低頭或仰頭,減輕椎間盤壓力。床墊應軟硬適中,可采用仰臥位時膝蓋下墊軟枕的方式緩解腰部張力。
2、頸部制動
使用頸托固定2-4周,限制頸椎過度活動。選擇醫(yī)用頸托而非普通護頸,每日佩戴時間不超過8小時,避免肌肉萎縮。制動期間可配合輕柔的頸部等長收縮訓練。
3、物理治療
超短波治療每日1次,每次15分鐘,連續(xù)10次為1療程。超聲波治療選用0.8-1.0W/cm2強度,移動法照射頸肩部。牽引治療從3-5kg開始,每次20分鐘,逐漸增加至體重的1/7-1/10。
4、藥物治療
塞來昔布膠囊可緩解神經(jīng)根水腫,洛索洛芬鈉片改善局部炎癥,甲鈷胺片營養(yǎng)受損神經(jīng)。急性期可短期使用地塞米松磷酸鈉注射液靜脈滴注。藥物使用均需在醫(yī)生指導下進行。
5、手術(shù)治療
經(jīng)前路頸椎間盤切除融合術(shù)適用于保守治療無效者,術(shù)后需佩戴頸托3個月。人工椎間盤置換術(shù)能保留頸椎活動度,但需嚴格評估適應證。術(shù)后康復包括漸進式頸肌訓練和姿勢再教育。
日常應避免長時間伏案工作,每40分鐘活動頸部,做米字操等舒緩運動。睡眠時保持頸椎自然曲度,避免高枕。注意頸部保暖,冬季可佩戴圍巾。飲食補充富含鈣質(zhì)和維生素D的食物如牛奶、深海魚,控制體重減輕脊柱負荷。若出現(xiàn)上肢放射性疼痛或持物不穩(wěn)等癥狀需及時復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