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舌頭發(fā)黃是怎么回事
嬰兒舌頭發(fā)黃可能與奶漬殘留、口腔感染、黃疸、維生素缺乏或藥物染色等因素有關(guān)??赏ㄟ^清潔口腔、調(diào)整喂養(yǎng)方式、就醫(yī)檢查等方式處理。
1、奶漬殘留
母乳或配方奶中的脂肪成分可能附著在舌面形成黃色奶漬,尤其常見于未及時清潔口腔的嬰兒。家長可用無菌紗布蘸溫水輕柔擦拭舌面,每日重復進行2-3次。若伴隨口臭或黏膜紅腫需警惕鵝口瘡。
2、口腔感染
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鵝口瘡可能因混合奶漬呈現(xiàn)黃色,表現(xiàn)為舌面及頰黏膜的斑片狀偽膜。需遵醫(yī)囑使用制霉菌素混懸液涂抹,配合碳酸氫鈉溶液清潔。哺乳前母親乳頭也需同步消毒。
3、新生兒黃疸
血清膽紅素升高可能導致舌黏膜黃染,多伴隨皮膚鞏膜黃染。生理性黃疸出生后2-3天出現(xiàn),1-2周消退;病理性黃疸需檢測膽紅素值,必要時進行藍光治療或輸注白蛋白。
4、維生素缺乏
長期維生素B2缺乏可導致舌乳頭萎縮和黃色舌苔,可能伴有口角炎。哺乳期母親需增加動物肝臟、蛋黃等富含核黃素的食物,嬰兒可補充維生素B2顆粒劑。
5、藥物或輔食染色
服用鐵劑、某些中成藥或初次添加胡蘿卜等黃色輔食可能導致暫時性舌染色。停藥或更換輔食種類后通常24小時內(nèi)消退,無須特殊處理。
日常需注意嬰兒口腔清潔,哺乳后喂少量溫水沖洗口腔。避免強行刮除舌苔造成黏膜損傷。若黃舌持續(xù)超過3天或伴隨拒奶、發(fā)熱等癥狀,應(yīng)及時就診兒科或兒童口腔科,排除膽道閉鎖、遺傳代謝病等嚴重疾病。母乳喂養(yǎng)者母親應(yīng)保持飲食均衡,限制辛辣刺激食物攝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