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塞和心肌梗死哪個嚴重
心肌梗塞和心肌梗死是同一種疾病的不同表述,均指冠狀動脈血流中斷導致心肌缺血壞死的急危重癥,臨床嚴重程度無差異。
心肌梗塞為傳統(tǒng)中文醫(yī)學術語,心肌梗死是現行規(guī)范術語,二者本質均為冠狀動脈急性閉塞引發(fā)的心肌細胞壞死。病情嚴重程度取決于血管阻塞位置、范圍及救治時效。冠狀動脈左主干閉塞可導致廣泛前壁心肌梗死,致死率較高;右冠狀動脈閉塞多引發(fā)下壁心肌梗死,相對預后較好。無論使用哪種術語描述,疾病本質均為需緊急介入治療的心臟急癥。
部分患者認為心肌梗死表述更顯嚴重,實為術語規(guī)范化進程中的認知偏差。2005年起內科學教材統(tǒng)一采用心肌梗死術語,但基層醫(yī)療機構仍偶見心肌梗塞表述。兩種術語對應的診斷標準、治療方案及預后評估完全一致,臨床處理均需立即進行再灌注治療,包括靜脈溶栓或急診冠狀動脈介入手術。
預防心肌梗死需控制高血壓、糖尿病等基礎疾病,戒煙限酒并保持規(guī)律運動。突發(fā)持續(xù)性胸痛超過15分鐘時,應立即撥打急救電話,避免自行駕車就醫(yī)。確診患者出院后需長期服用阿司匹林腸溶片、硫酸氫氯吡格雷片等抗血小板藥物,定期復查血脂及心臟功能。日常飲食建議采用地中海飲食模式,限制鈉鹽攝入每日不超過5克,每周進行150分鐘中等強度有氧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