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門螺桿菌相關性疾病如何護理
幽門螺桿菌相關性疾病可通過調整飲食、規(guī)律作息、遵醫(yī)囑用藥、定期復查、心理疏導等方式護理。幽門螺桿菌感染可能與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胃癌等疾病有關,通常表現(xiàn)為上腹痛、腹脹、反酸等癥狀。
1、調整飲食
幽門螺桿菌感染者應選擇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小米粥、南瓜羹、軟爛面條等,避免辛辣刺激、油膩、腌制類食物。西藍花、紫甘藍等十字花科蔬菜含有異硫氰酸鹽,有助于抑制幽門螺桿菌活性。每日飲食需定時定量,避免暴飲暴食加重胃腸負擔。
2、規(guī)律作息
保持每天7-8小時充足睡眠,避免熬夜導致免疫力下降。飯后30分鐘內避免平臥,夜間睡眠時可抬高床頭15-20厘米,減少胃酸反流。適當進行散步、瑜伽等低強度運動,每周3-5次,每次20-30分鐘,促進胃腸蠕動。
3、遵醫(yī)囑用藥
需嚴格按療程服用鉍劑四聯(lián)療法藥物,如枸櫞酸鉍鉀顆粒、阿莫西林膠囊、克拉霉素片、奧美拉唑腸溶膠囊等。用藥期間禁止自行增減藥量,出現(xiàn)皮疹、腹瀉等不良反應時及時就醫(yī)。完成治療后4-8周需進行碳13或碳14呼氣試驗復查。
4、定期復查
根除治療結束后1年內每3-6個月復查胃鏡,觀察黏膜修復情況。有胃癌家族史者需每年進行胃蛋白酶原檢測。復查發(fā)現(xiàn)幽門螺桿菌再感染時,應根據(jù)藥敏試驗結果調整治療方案,避免重復使用相同抗生素。
5、心理疏導
長期感染可能導致焦慮情緒,可通過正念冥想、呼吸訓練等方式緩解壓力。加入患者互助小組分享護理經(jīng)驗,避免過度關注癥狀變化。家屬應給予情感支持,幫助患者建立治療信心。
護理期間需嚴格實行分餐制,使用公筷公勺,餐具每日煮沸消毒10分鐘。避免與他人共用水杯、牙刷等個人物品。戒煙限酒,減少對胃黏膜的刺激。注意觀察大便顏色,出現(xiàn)黑便或嘔血立即就醫(yī)。保持口腔清潔,三餐后使用含氯己定的漱口水,減少口腔幽門螺桿菌定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