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骨折后怎么辦
脊柱骨折后可通過臥床休息、支具固定、藥物治療、微創(chuàng)手術、開放手術等方式治療。脊柱骨折通常由外傷、骨質疏松、腫瘤轉移、暴力撞擊、高處墜落等原因引起。
1、臥床休息
輕度壓縮性骨折可選擇硬板床絕對臥床4-8周,期間避免翻身或坐起。使用便盆解決排泄問題,定期軸向翻身預防壓瘡。配合腰背肌等長收縮訓練維持肌肉力量。
2、支具固定
穩(wěn)定性骨折可定制胸腰骶支具保護3-6個月。需選擇高分子材料制作的輕量化支具,每日佩戴時間不超過18小時,期間定期復查調整松緊度。
3、藥物治療
疼痛明顯時可遵醫(yī)囑使用洛索洛芬鈉片、鹽酸曲馬多緩釋片、塞來昔布膠囊等鎮(zhèn)痛藥。骨質疏松患者需聯合阿侖膦酸鈉維D3片、碳酸鈣D3顆粒進行抗骨松治療。
4、微創(chuàng)手術
椎體成形術適用于老年骨質疏松性骨折,通過穿刺注入骨水泥穩(wěn)定椎體。經皮椎弓根螺釘固定術能重建脊柱穩(wěn)定性,切口僅1-2厘米,術后3天可下床活動。
5、開放手術
嚴重爆裂骨折伴神經損傷需行椎管減壓植骨融合內固定術。前路手術可徹底清除壓迫物,后路手術能提供三維穩(wěn)定,必要時需前后聯合入路。
康復期應保持每日500毫升牛奶或等量乳制品攝入,補充維生素D促進鈣吸收。三個月內避免彎腰搬重物,坐立時使用腰圍保護。逐步進行五點支撐法、小燕飛等核心肌群訓練,游泳和騎自行車是推薦的低沖擊運動。定期復查X線觀察骨折愈合情況,出現下肢麻木或大小便失禁需立即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