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炎如何根治
牙周炎可通過基礎治療、藥物治療、手術治療等方式控制病情發(fā)展,但無法完全根治。牙周炎通常由菌斑堆積、牙結石刺激、咬合創(chuàng)傷、內分泌失調等因素引起,可能伴隨牙齦出血、牙齒松動、口臭等癥狀。
1、基礎治療
齦上潔治術和齦下刮治術是清除牙菌斑和牙結石的核心手段,需每半年重復進行。配合使用氯己定含漱液或過氧化氫溶液沖洗牙周袋,能減少細菌滋生。日常需采用巴氏刷牙法,并配合牙線、沖牙器清潔鄰面。
2、藥物治療
米諾環(huán)素軟膏可注入牙周袋抑制厭氧菌,甲硝唑片聯(lián)合阿莫西林膠囊適用于急性感染期。對于伴有糖尿病的患者,需同步控制血糖。使用雙氯芬酸鈉緩釋片可緩解牙齦腫痛,但需避免長期服用。
3、咬合調整
存在夜磨牙或咬合早接觸時,需通過調磨牙冠或佩戴咬合墊消除創(chuàng)傷。對于深覆合等錯頜畸形,可考慮正畸治療重新分配咬合力。修復缺失牙能防止鄰牙移位導致的牙周負荷過重。
4、手術治療
翻瓣術適用于牙周袋深度超過5毫米的病例,能直視下清除病變組織。引導性組織再生術可促進牙槽骨修復,常聯(lián)合植入生物骨粉。對于三度松動的牙齒,拔除后需及時進行種植或固定橋修復。
5、全身干預
吸煙者必須戒煙以減少血管收縮對牙周血供的影響。妊娠期婦女需加強孕激素水平監(jiān)測。糖尿病患者應將糖化血紅蛋白控制在7%以下。壓力管理有助于降低皮質醇對牙周組織的破壞。
建議每3個月復查牙周探診深度,使用含氟牙膏和硬毛牙刷清潔時避免過度用力。飲食需增加維生素C和鈣質攝入,如西藍花、乳制品等。出現(xiàn)牙齦自發(fā)出血或牙齒移位需立即就診,晚期牙周炎可能導致不可逆的骨吸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