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甘子上火還是降火
余甘子具有降火功效,但過量食用可能引起輕微胃腸不適。余甘子又稱油柑,是藥食同源植物,其果實富含維生素C、單寧酸等成分,傳統(tǒng)醫(yī)學認為其性涼味甘酸,歸肺胃經,具有清熱涼血、消食健胃、生津止咳等功效。
余甘子的降火作用主要體現(xiàn)在其含有的多酚類物質能抑制炎癥因子釋放,單寧酸可收斂黏膜減少滲出,維生素C則有助于增強毛細血管韌性。臨床常用于緩解風熱咳嗽、咽喉腫痛、口干煩渴等癥狀,對于吃辛辣食物或熬夜導致的虛火上升也有調節(jié)作用。新鮮果實直接嚼食時建議每日不超過10顆,果肉酸甜微澀,能促進唾液分泌改善口干。
部分人群空腹大量食用可能出現(xiàn)胃脘隱痛或腹瀉,這與其中有機酸刺激胃腸黏膜有關。脾胃虛寒者長期服用可能加重畏寒肢冷癥狀,建議搭配生姜或紅糖水煎以中和寒性。余甘子提取物制成的含片或沖劑更適宜兒童及消化功能較弱人群,如余甘子喉片、余甘子顆粒等中成藥制劑。
日常食用可將新鮮余甘子與雪梨、百合等燉煮成糖水,或曬干后泡茶飲用。保存時需注意未成熟果實含有較多鞣質,應選擇表皮呈黃綠色的成熟果實,置于陰涼通風處可存放2-3天。若用于降火調理,連續(xù)食用周期建議控制在7-10天,癥狀未緩解需及時就醫(yī)排查器質性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