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治療心臟瓣膜
心臟瓣膜病可通過藥物治療、介入治療、手術治療等方式改善。主要治療方式有抗凝治療、球囊擴張術、瓣膜修復術、瓣膜置換術、心臟康復訓練。
1、抗凝治療
適用于風濕性心臟病合并房顫患者,常用華法林鈉片、利伐沙班片等藥物抑制血栓形成。治療期間需定期監(jiān)測凝血功能,避免出血風險。合并水腫時可聯用呋塞米片減輕心臟負荷。
2、球囊擴張術
針對單純二尖瓣狹窄患者,通過導管將球囊送至狹窄瓣膜處擴張。術后可能出現瓣膜反流,需超聲心動圖隨訪。該方法創(chuàng)傷小但可能需重復進行。
3、瓣膜修復術
對關閉不全的瓣膜進行成形處理,保留自身瓣膜結構。適用于二尖瓣脫垂患者,術后需預防性使用抗生素。修復失敗可能需二次手術置換瓣膜。
4、瓣膜置換術
嚴重鈣化或畸形的瓣膜需置換機械瓣或生物瓣。機械瓣需終身抗凝,生物瓣存在使用年限。手術需體外循環(huán)支持,術后可能出現傳導阻滯等并發(fā)癥。
5、心臟康復訓練
術后患者需循序漸進進行有氧運動,改善心肺功能。訓練包含呼吸鍛煉、阻抗訓練等內容,需在心電監(jiān)護下進行。康復期應控制鈉鹽攝入,監(jiān)測體重變化。
心臟瓣膜病患者日常需限制劇烈運動,保持情緒穩(wěn)定;飲食以低鹽、低脂、高蛋白為主,每日液體攝入量控制在1500毫升內;術后患者應按時服用抗凝藥物,定期復查凝血功能和心臟超聲;出現心悸、氣促加重等癥狀時及時就醫(yī);避免感冒和口腔感染,拔牙等操作前需預防性使用抗生素。




